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存在著兩種錯誤偏向,值得高度警惕。
一是對文化虛無主義的危害性認識不夠,缺乏必要的批判深度
文化虛無主義對待中華民族自身文化價值持輕視、懷疑乃至否定的態度,是文化自卑心理的集中反映。近代以來,隨著中國在與西方列強對抗中的一次次失敗,部分國人對自身文化的失望日益加重,文化自卑感越來越強。文化自卑必然導致西化乃至全盤西化,必然走向文化虛無主義。它們在對本民族文化進行“虛無”之時,必然認同并崇拜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的發展道路和西方的核心價值理念。
目前這股文化虛無主義以歷史虛無主義為主要表現方式,從根本上否定中國歷史及中華文明的價值,否定中國近代以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與改革開放歷史,最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渙散了人心,客觀上迎合了西方反華勢力的需要。
要樹立全民族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除了正面弘揚中華優秀民族文化之外,必須堅決批判文化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背苏婧霌P中華優秀民族文化之外,必須抵制文化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目前對文化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缺乏深度和力度;對其以文化研究和歷史研究的名義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本質,分析批評不夠深刻,流于泛泛而談;對其新形態揭示和研究批判得不夠。
二是對文化復古主義缺乏應有的警惕,出現了過分肯定傳統文化的偏向
文化保守復古主義是一種對待中華民族自身文化態度上的自滿自足和妄自尊大,是文化自負心態的集中反映。這種偏向往往體現為食古不化、拒絕接受世界先進思想文化。目前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名而復興儒家文化的傾向,甚至出現了一些企圖將馬克思主義儒學化或儒學化馬克思主義的言論。這種逐漸抬頭的文化保守主義和文化復古主義,同樣懷疑和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理論、道路和價值觀念。繼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等于墨守成規、食古不化,更不是以儒家文化取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絕不是儒家文化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近代歷史已經證明:儒家文化不足以挽救中國危亡,更無法引導中國走向獨立富強。
中國共產黨所要繼承和發揚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的在于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提取其精華而為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所用,而不是簡單地回歸傳統文化,更不是文化復古。中國傳統文化有優秀的民主性精華,同樣有糟粕性的東西。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對其進行正確的清理、闡釋和取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本烤鼓男┦侵腥A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哪些是糟粕成分?目前學界的認識有很大分歧,社會各界的認識存在著模糊化傾向。這就要求中國學界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厘清哪些是應該汲取的精華,哪些是必須剔除的糟粕;同時立足于改革開放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做出合乎邏輯的馬克思主義新闡釋,以促成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